文人的力量是什么?
学者为什麽老是搞这种小众而高深难懂的「论述」?天真、浪漫、理想、高远而飘渺想法,满腔热血、一昧批判现况与现实生活现实距离遥远,意义到底是什麽?
关注 学者荟,分享传递价值
微信号:xuezhehui_bj
合作邮箱:49743836@qq.com
作者丨刘俊裕
「文人到底有什麽用?」
「台湾的学术界到底在做什麽?」
有人提醒我,在国立大学中当个教授,在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的学术圈,相信我们阅读的文本虽然不少,学理和理论论述的机会也多,但真正能看得透彻的政策问题不多,所以常常上课不愿采取明确立场,而老是要研究生自己思考、自己决定的原因。
一个教授有能力、有方针、有办法具体解决的实务问题很少,比起政治人物、企业界大老、创意文化产业经营者、艺文机构实务工作者,学术界教授既没有机构、也没有资源,又不懂实际操作,讲话、文章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而我们的「高深」知识与散播的范围都是相当小众的。
学者为什麽老是搞这种小众而高深难懂的「论述」?天真、浪漫、理想、高远而飘渺想法,满腔热血、一昧批判现况与现实生活现实距离遥远,意义到底是什麽?校园中就算有几个研究生真的愿意认真听你讲,听了也大多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和见解(这应当事好事,表示学生是在思考的)。其实大部分我都同意,也知道让我去文化局做个科长、局长大概都不会做得比现在台面上的官员好。但所以我们在学界就不要鞭策、批判政治人物、官员,让制度更好了吗?
虽然文人、教授们也接触,同时「研究」文化公部门、政治立法的程序、艺文机构运作经营管理,关切社会中发生的艺文议题,但总是在站在批判的立场,「应然」立场。只是出了校园,就算你的应然、实然分析得很有道理,当政者、决策者、企业派、艺文机构的实务工作者很容易仍直接把你归在理想派,理论派。很快就成为一个欠缺实务经验,陈义太高,批判性、理想性太强,不切实际、不懂现实社会的无可救药理想主义者。
实务界更常常告诉你,你所教的内容学生进了社会、进了政商圈、政府部门、职场后都会发现和现实不一样,很难用,研究所应当要聘一些职场有经验的人士,了解现实险恶的社会人脉关系,也多教一些研究生工作后需要的实务技巧(政商关系、计划书、募款、会场布置、专案管理、灯光音效...)、职场经验,以及行政事务职场伦理的现实面。
只是,这些理想化的道理和实务的现实,艺术文化理念与政商关系复杂的差距,一个任教多年的大学教授难道真的不懂吗?不知道他常私下被笑、被不当一回事吗?为什麽他依旧这麽顽固、这麽坚持,忍着被笑被嬉戏笑虐的冷嘲热讽,却依旧继续教他想教的思维理念、学理、理论、理想化的应然价值呢?
答案似乎很难,反过来问或许容易些: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意义和目的难道只是社会的现实价值吗?如果是,那麽在工具主义、功利主义挂帅的社会中,学术界应当早已经被政治界、企业界、产业界、实务界所取代、淘汰了,被政治人物、业界业师所取代了,何以批判知识分子却在全球各地依然人数不减呢?
原来答案其实并不深奥,文人、教育和学术「不是单纯是」、「甚至大部分不是」为了政治、企业界的现实、庶务、致用而存在的,不是单纯地为了功利、名气而存在,更不是单纯地为了配合行政官僚体制和政治圈,来训练更多一心趋炎附势,追求工具价值的研究生。而有趣的是,从政治界、实务界、企业界最忌惮的,从来不是学界和教育界的「社会实务经验」、「现实权力利益分配」与职场能力,反而却是学术界那空中楼阁式,他们一再轻蔑、看不起的「理想化、高深、小众而艰深飘渺的学术批判与论述」,那一枝政商界、实务界所瞧不上眼的笔杆。这岂不矛盾吗?何以如此?
正因为政商界、业界、实务界往往无力也无法从学理上、论述上、理念上、现实批判上来辩驳文人;所以反而经常诉诸「理想化、空中楼阁、天真、不切实际」,来跳过文人的学术批判与论述,或者嘲笑、戏谑扭曲文人的论述,似是而非地借用、援用、接枝不同文人的论述,将你抹成跟所有政商界一样,趋势近利同样为权力、利益而卖身(当然有不争气的文人相轻,不过也不乏文人相习,否则脸书就不会这麽多转文章载了),有些甚至转而希望借用其他学者的论述能力,来支撑他们的实务与实践(虽然他们常常用完就丢,选举完后就对你就视若无睹!)。
对我而言,这个社会已经有太多有能力、有技巧、有专业,但没有理想性的政商圈现实主义者、专家和实务工作者(伟伯所谓的"expertswithouthearts")。对于政商关系、实务经验、技巧、职场专业技能,研究所应当教不过政商业界和实务界吧。在硕士、博士研究所真的不需要我们再训练一批只有这样现实技能的研究生到政商职场去吧。学术界、教育界的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理念、价值观、世界观「有别于」政治、商界和实务界,而且卯起劲来坚持这些差异的价值和信念。
「学而优则仕吗?」不,「学而优则士!」学者的实践场域不在政界、商业界、实务界,而就在学界、教育界。论述、批判、坚持理想性、价值理念就是他们一生的志业与实践,这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没有这些坚持就称不上学术人。只是,学术界、教育界不会高傲到标榜只有学界才找得到真理,我深知,也相信我们只是相对于其他现实、实务、职场、经验等诸多价值中的其中一个。但如果连文人、学术界、教育界都无法坚持这个理想性、价值观的信念,这些漂浮在空中的理想楼阁,该由哪一个圈圈、那一批人来维系呢?实务界、政治界吗?那麽实务界改变的动力与动能又将从哪里来呢?
学术界、教育界希望的是训练出一批有决心,有办法坚持价值信念,坚定指出事实、批判现况,勇于冲撞、改变政商职场、文官行政的实务现实的研究生、文人,而不是业界期待「单纯」、「好用」的业务员、专案人员、行政职员、公务员,随时准备好让职场去塞进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业训练场。当然一般的政商业界、实务工作者不太容易接受这样的文人,或者觉得他们好用。但或许这也是为什麽我们坚持是一个文人、学者,坚持在学术圈,不是[也没办法是]企业家、政治人物,没有他们的影响力、权力和光鲜亮丽排场的原因。反过来说,一支笔杆对信念的持续不断论述,却也是文人、学术界最坚强而无法撼动的力量和影响力!
这里是学者荟,感谢你的阅读。
更感谢你能分享!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划分文明与野蛮,比划分中西重要一百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到学者荟签名书店小坐!